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总结范文 / 其他工作总结 / 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牧村

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牧村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 更新 2022-12-30  |   人气 420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作为发展中的高原新城**县,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牧村建设是当前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现状定位

(5)管理民主:目前,**县牧村基层组织基本做到了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委会基本实行了村务公开制度。

突出表现 能否解决好牧民、牧业、牧村问题是新牧村建设的根本问题。**县牧民、牧业、牧村问题的突出表现为:草原畜牧业发展虽快,却后劲不足;gdp增长速度与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严重失衡(如图1-1所示);牧村畜产品虽资源丰富,但加工企业困难重重且整体经济实力薄弱,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畜产品品牌还没有形成;牧户经营规模小,经营手段和经营方式落后,由分散经营、各自为政的牧户直接进入市场,合约化和组织程度低决定了牧民在交易过程中的地位就低,小经营与大市场的矛盾使得牧户这一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不利的地位,牧民利益在市场竞争中难以获得保证,导致牧民增收缓慢;牧村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相对较慢,基础差、底子薄、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变;牧村消费市场规模小,牧民生活质量低,因病返贫现象屡见不鲜,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尚未形成;牧村虽然地域辽阔, 但基础设施差,工业基础薄弱。城市对牧村的辐射能力低,小城镇数量少、规模小,对牧村经济带动作用微弱;**县牧村村委会领导班子文化水平偏低,依法办事、化解牧民内部矛盾的能力较差;随着**县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牧村劳动力素质较过去有所提高。但从总体来看,牧民整体科技文化素质和生计能力还普遍偏低,缺乏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了解,缺乏对市场经济规律的了解,很难对市场供求做出较准确的判断,缺乏从事新牧业和非牧产业的职业技能,使得牧民对自然环境以及政策调整导致的环境变化适应能力低,在牧村就业水平不高,到外部就业竞争力薄弱,就业空间狭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趋扩大,第

二、第三产业对牧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几乎为零,因此也直接影响到牧民收入的提高。牧民是建设牧区社会的主体,全面提高牧民素质,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牧民是新牧村建设的一项基础

性工程。

与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牧村相关范文:
妇联权益部第一季度信访维权工作总结 刑讯逼供危害性调研报告 农业局三查三看教育活动经验材料 三八妇女节100周年女职工爱岗事迹演讲稿 公司员工的个人总结 经济社会发展注重民生保障调研报告 特教中心三八红旗集体事迹材料 人大代表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体会 3月大学生思想汇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先进性教育情况通报会主持词

500万道试题、20多万套资源、50多万篇作文、60多万篇范文免费使用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

开通VIP
《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牧村.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文档